艷陽高照、微風習習,金黃的稻浪、青翠的秧苗、機器的轟鳴、農忙的身影……走進漣源市楊市鎮金盆田凼,一眼望去,展現的是一幅水稻“雙搶”的場景,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漣源市敬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,今年合作社共種植早稻面積900多畝,雖然6月底的異常天氣對早稻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,但在漣源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關心指導下,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,今年早稻又獲得了豐收,畝產可達450公斤左右。
作為全省產糧大縣(市),漣源把糧食生產納入農業農村工作重中之重,嚴格落實糧食生產“黨政同責”,全力推進糧食生產任務完成。
工作早安排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。去年底開始,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調度,并對糧食生產工作進行部署安排。2月21日,召開全市農業農村暨糧食生產工作會議,出臺抓好2024年糧食生產工作的意見、糧食生產績效考核獎懲辦法等文件,將全年任務進行具體明確和安排部署。
責任嚴落實。聯系鄉鎮的市級領導重點抓好糧食生產工作,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糧食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,抓實糧食生產,分管領導具體抓;各級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,認真履職,確保完成任務。由市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牽頭,根據農事季節,采取“四不兩直”方式,對春耕備耕、集中育秧、拋荒耕地整治等工作開展督查督導,及時發現并整改問題。
經費足保障。將產糧大縣獎勵資金、耕地地力補貼結余資金、稻谷價格補貼資金、商品糧大縣獎勵資金等惠農資金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工作;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向雙季稻生產鄉鎮街道重點傾斜;財政拿出3000余萬元用于糧食生產。
服務優開展。針對雙季稻高產示范片、規模種植大戶和集中育秧主體,明確責任領導和技術服務人員,加大服務指導力度,及時幫助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;漣源市農業農村局成立“農技服務110”,24小時為農戶提供優質服務。把服務重心放在集中育秧和育秧關鍵環節,及時開展指導,確保不爛秧、育好秧、有秧插。
今年以來,漣源克服長期陰雨,尤其是6月底洪災等不利影響,將災情損失降到最低。糧食生產來勢喜人,共推廣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新品種25個,側深施肥、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12項,全市新品種、新技術普及率分別在95%、78%以上;建設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等糧食示范片65個。據高產示范片測產統計,早稻畝產458公斤,玉米畝產516公斤,畝均分別增產78公斤、96公斤,增收220元、230元。21萬畝早稻喜獲豐收,已經完成收割面積16萬畝左右;27萬畝一季稻大部分已進入孕穗期,來勢良好;晚稻秧苗管理到位,長勢較好,能全面滿足21.3萬畝晚稻移栽需要,已經完成晚稻移栽面積14.5萬畝左右。(曾愛求 周俊)